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评论员 张泰来
力推校友经济,济南又出大招。
7月3日,济南第二届校友经济创新发展大会暨校友经济双招双引大会隆重举行,大会共邀请128所国内外高校的481名校友企业家、校友高层次人才代表,40名全国重点城市校友经济发展促进会、校友经济研究组织、校友经济产业基金负责人参会。会上,还成立了校友经济发展组织合作联盟,联盟由各地校友经济发展组织、研究组织、基金组织及相关机构等组成,以“凝聚校友力量、共享资源机遇、赋能城市发展”为宗旨。校友经济发展组织合作联盟成立背后有何深意?将对济南经济发展产生哪些影响?
01
说起最美好的年华,不少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大学时光。从这点说,校友是优质的“双招双引”资源。相对于非校友来说,与校友沟通的成本更低、效果更好,招商成功的概率也更高。也正基于此,众多城市都对“校友经济”给予厚望,将校友作为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的重要抓手。
展开剩余75%事实上,在这方面确实有很多的成功案例。武汉、西安等高校资源大省的省会就是校友经济的典范。借助“资智回汉”活动,2017年一年,武汉市就成功签约294个项目,总金额13014亿元,约占武汉当7年招商总额一半。由此可见校友经济的巨大潜力。
发展校友经济,济南同样优势突出。
作为科教高地,济南坐拥驻济高校52所,在校大学生近75万人。实力强劲的高校、规模庞大的校友既是济南宝贵的发展资源、人才资源,也是助力泉城经济社会发展的参与者,更为发展校友经济积蓄了深厚的人脉。
当下,济南多重战略机遇叠加,正处于加快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的关键期、机遇期、黄金期,比任何时候都需要人才,也比任何时候都更能成就人才。向以厚道、热忱著称的济南,在这个时候,向校友发出诚挚邀约,是情感的呼唤,更是机遇的共享。
02
在所有的生产要素中,人是最活跃的。城市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泉城济南,历来重视人才工作,在招才引智上倾注了大量心血,创新创造了人才招引的众多方式方法。注重校友经济,借助校友力量双招双引就是其中的典型。
发展校友经济,济南是认真的。
在“硬件”方面,济南目前已经成立了15家“泉城校友之家”、19家“泉城校友会客厅”等校友交流平台,常态化开展和举办“泉城校友大讲堂”“校友泉城行”“校友创新创业大赛”“校友企业家峰会”等特色活动,为校友活动提供场所和平台,推动校地科技成果转化合作,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和影响力。
在软件方面,制定出台“校友经济20条”,对校友借助各自人脉资源招引人才、项目开出了优厚奖励。明确开发区新引进落户的校友企业,可获得20万元补贴;济南市可给予20%-50%支持;推荐D类以上人才来济创新创业,给予10万元-60万元奖励;在济校友企业委托第三方引进D类以上人才,给予招聘费用50%补贴,优先推荐申报市级重点人才工程。
如今,校友经济已经在济南开花结果。2024年以来,济南已累计聘任170名优秀校友为济南市“校友双招双引大使”,推动40余个校友经济项目签约,其中,今年4月,北京大学校友、上海汇天金投资公司执行董事宋海英“牵线搭桥”的重大投资项目落地济南。
现任武汉市校友经济促进会会长刘萌,被称为“中国校友经济第一人”,对济南赞誉有加,认为济南已经成为全国校友经济发展的六大高峰城市之一,是全国首个系统化、集成化、机制化推进校友经济的城市。
03
济南第二届校友经济创新发展大会暨校友经济双招双引大会上,新成立的校友经济发展组织合作联盟可以说是济南发展校友经济的又一创新举措,把校友经济带上了一个新台阶。
在不少人心目中,提起校友,想到的多是本地,最多是本省的高校。这当然有一定道理,本省高校校友自然是发展校友经济的重要依托。在济南,山东大学、齐鲁工业大学等驻济高校,在校友经济方面就有着亮眼的表现。
但是,校友经济不是驻地高校的专属,外地高校甚至是国外高校的校友同样可以大有作为。在济南,除了本地高校外,还有中国人民大学校友会、中南大学山东校友会、东北大学山东省校友会、吉林大学山东校友会、山东省北京大学校友会、山东省天津大学校友会、山东哈尔滨工业大学校友会、山东省复旦大学校友会、北京理工大学济南校友会等,有着大批精英活跃在经济建设的各条战线,他们也是发展校友经济的重要力量。事实上,一年来,以上校友会在助力济南校友经济发展方面,均做出了可观的成绩,受到了大会的表彰。
校友经济发展组织合作联盟的成立,标志着济南把发展校友经济的目光投向了更宽广的区域,不再局限于本省高校以及外省高校在本地工作的校友,而是跨越了地域局限,在全国范围内寻求发展校友经济的机遇。
通过联盟的桥梁作用,加大与各地校友经济发展组织、校友经济研究组织、校友经济基金等与校友经济相关的联合性组织的联系,加强地区间校友合作交流,打通校友经济人才和投资项目跨城市落地渠道。此举,将大大拓展济南校友经济发展的空间。济南,未来可期!
发布于:山东省升阳配资-股票配资网平台-专业股票配资知识论坛-中国配资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