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村这座“徽州第一进士村”静得听得见自己的呼吸。高阳廊桥横在水上,木头桥身被岁月磨得发亮,阳光穿过廊窗,在青石板上投下细碎的光斑,像撒了一地的旧铜钱。大观亭的飞檐翘向天空,八角三重檐的影子斜斜压进巷子深处,站在底下,感受明代的风声。
五马坊的石雕精细得吓人,马蹄踏云、衣袂飘拂,连胡须的纹路都清晰可辨——这哪是石头,分明是徽州人刻进骨子里的讲究。
棠樾牌坊群七座石坊排成一道时空深巷。青石牌坊巍巍立着,风雨在石面上啃出深浅不一的痕, “忠孝节义”四个大字沉甸甸压进眼底。伸手摸一下石柱,凉意渗进指腹,上面的刻痕硌着手心,太壮观了。
徽州古城的许国石坊霸气得让人屏息。八角牌楼稳稳立在那儿,石雕层层叠叠,龙凤缠着云纹,狮子滚着绣球,每一个棱角都透着一股“唯一”的傲气。斗山街窄得只容两人擦肩,青石板路被鞋底磨得光滑如镜,两旁徽商大宅的门楣高高耸立,木雕门楼上缠枝莲、八宝图密匝匝铺开,缝隙里藏着一层薄灰。徽州府衙的梁柱粗得一人抱不拢,站在堂前,感觉还能听见惊堂木的回响。
巷子深处藏着鱼灯铺子,老师傅用竹篾编出鱼的骨架,糊上绢布,拿毛笔蘸了颜料细细画出鳞片。天黑后鱼灯亮起来,一盏接一盏游进街巷,灯光摇摇晃晃,映得青砖墙忽明忽暗,像把整条街都变成了流动的河。
竹山书院临着新安江静静立着。白墙黑瓦被水气洇得微微发暗,院里的老樟树遮住半边天光,树叶沙沙响,和江上的水声混成一片。木格窗棂滤进的阳光斜斜打在青砖地上,光影细碎如同金箔,一伸手就能捞起一把乾隆年间的旧时光。
新安江山水画廊是从深渡码头开始的,船身推开碧绿的水波,两岸青山一层叠一层,青翠得快要滴下来。江边的徽派村落零零散洒在山坳里,白墙黑瓦隐在树影中,炊烟从屋角缓缓升起,像极了黄公望笔下的水墨长卷。
阳产土楼群藏在深山里,三百多年的黄土墙被山风磨得粗糙又温柔。土楼一幢挨一幢倚着山势层叠而上,屋顶晒着红椒、玉米、南瓜片,秋阳一照,整个村子像被点燃了似的,暖得灼眼。站在楼群中间,风吹过土墙缝隙,发出呜呜轻响,像蹲在门槛边剥豆子的声音。
在歙县待了五天,没赶什么路,没看几个“必打卡点”,带回来一身徽州的细腻。许村廊桥下的流水声,棠樾牌坊前的石阶凉意,徽州古城鱼灯铺里的竹篾香,阳产土楼顶晒秋的椒味——这些都不是手机拍得下来的。来这儿用手摸一摸徽宅的木雕,用脚踩一踩古城的青石板,用鼻子吸一吸新安江的水气,才懂什么叫“徽州骨子里的美”。
厌倦了重庆的麻辣沸腾、人声喧嚷,想找个地方让心跳慢下来,来歙县住几天。跟着攻略赶场子,就在徽州古城老街上发发呆,在竹山书院窗边听听雨,在阳产土楼顶上看看晒秋。会发现,这儿的每一块砖、每一片瓦、每一盏灯,都比网上说的更有味道。
这不是照片能装下的,伸手去触、侧耳去听、静心去品的。就像那杯黄山毛峰,刚入口清淡,回味却甘醇绵长,叫人舍不得放下杯子。
升阳配资-股票配资网平台-专业股票配资知识论坛-中国配资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